
地址:湖北省當陽市廟前鎮石馬村
電話:15727209777
郵箱:596505827@qq.com
石馬槽大米是湖北省宜昌市當陽市特產,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,因原產于湖北省宜昌市當陽市廟前鎮石馬村而得名,“兩山夾一沖”地形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造孕育出了優質而獨特的石馬槽大米。其米粒自然光澤、顆粒細長、口感獨特、軟糯適宜、營養豐富、久食不厭,在當地有“白飯也能食三碗”之說。
歷史淵源
據《荊門州志》記載:“漢前將軍關羽屯兵于此,鑿石為槽以飲馬”。石馬槽因此得名。湖北當陽乃馳名中外的三國古戰場,廟前石馬槽也乃戰略要地,石馬槽地處丘陵,云霧繚繞,多以山泉灌溉,營養豐富,米粒細長透亮,口感極為細膩,備受將士們喜愛,石馬槽大米也因此得以廣泛傳播。
石馬槽大米晶石玉馬生牌態大米實拍圖
相傳主管谷物的神仙武安,奉玉皇大帝之命騎著仙鶴在空中悠悠巡視到石馬槽,頓覺此為風水寶地,于是在最高山(后命名為武安山)修建居所,開鑿山泉,以無數仙鶴糞便為肥,精細播種,供天庭食用。
早在清朝同治年間,石馬槽大米便由水路運至漢口、長沙等地銷售,因石馬槽大米久吃不厭,余味無窮,白飯也能吃三碗,在漢口稻米市場也是頗負盛名,長期占據大米市場一席之地。
產地環境
1、地形地貌情況:石馬槽大米生產區域為典型的丘陵崗地特征,平均海拔高度為350米,區域內山林居多,連綿數十里,云霧繚繞,溪流遍布山腳及田間,稻田多居于山間及林間,錯落有致,其遠離城區鬧市及工業區,自然隔離條件好,產地環境無污染。
2、土壤情況:石馬槽大米生產區域稻田土壤質地為土層深厚而肥沃的黃泥、青崗泥和紫潮泥,土壤酸堿度適中,PH值6.4,土壤有機質含量為每公斤25.5克,水解氮每公斤117.1毫克,有效磷每公斤18.1毫克,速效鉀每公斤116.8毫克。該區域稻田歷來習慣施用充分腐熟的牛、豬欄糞及農作物秸稈還田,致使田間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,土壤理化性狀好。
3、自然肥源情況:石馬槽大米生產地森林覆蓋率達80%,山林面積為耕地面積的7倍,自然肥源非常豐富。常年施用秸稈、山草、野生綠肥及樹葉作有機肥料,每畝耕地平均施用量在2噸左右。
4、水文情況:石馬槽大米生產區域稻田灌溉用水資源豐富,其上游為遠近聞名的漳河,其本身為全市的飲用水源鞏河的發源地,溪流多而水質清潔無污染,其灌溉用水達到國家二級飲用水標準。其區域內水利設施完善,遍布依山而建的大小水庫30余個,有效灌溉主渠道30千米,末級渠道150千米,有效灌溉面積達100%。
5、氣候情況:石馬槽大米生產區域氣候適宜,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,氣候溫和,雨量充沛,光照充足,年平均氣溫18C,年平均相對濕度67%,年無霜期260天,年輻射總量120千卡/平方厘米,年日照時數1928小時,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。產地中秈稻灌漿結實期在7、8月份,其時晝夜溫差大,平均溫差達9.2℃。
品質特征
1、外在感官特性:石馬槽大米屬中秈稻,生長環境多為氣溫和水溫相對較低的山區和丘陵冷浸田,晝夜溫差大,生育期變長,營養物質積累多,稻谷千粒重加大,其外觀谷粒金黃而飽滿,米粒晶瑩透亮腹白小,食味口感佳,米飯松軟可口、糯而不膩、清香四溢、久食不厭。
2、內在品質指標:石馬槽大米營養豐富,其蛋白質≥5.6%、白粒率≤17%、堊白度≤1.2%、堿消值6級、膠稠度≥65mm、直鏈淀粉(干基)≤15.6%。
原產地
石馬槽村現有村民206戶、2260人,耕地面積4356畝。因為獨特的“兩山夾一沖”的地形和青崗泥土質,并且氣候溫潤、空氣濕度適宜、晝夜溫差大等條件,再加上冷水灌溉和石馬人的精耕細作,孕育出了優質而獨特的石馬槽大米。
生產情況
當陽市晶石玉馬米業有限公司作為石馬槽大米主要生產廠家,2014年9月被宜昌市農業局授予宜昌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;同年“晶石玉馬”牌生態有機大米獲得第十一屆中國武漢農博會金獎 ;2015年12月獲得湖北荊楚糧油精品展示交易會產品金獎稱號。